在工业污水和市政废水处理中,PAC与PAM的加药系统设计至关重要。以下是构建高效加药系统需考虑的关键因素:
主要设备配置:溶药罐、储药罐、搅拌器、加药泵与计量控制系统。
功能分区布局建议:加药间与药库合建以便集中管理。
贮液池容量建议:按需设计2小时供液储备,避免体积过大或更频繁操作。
药剂库存管理:视物流情况储备20~80天投药量。
加药管道布置与材质选择:防腐蚀材料,插入深度及流向合理配置。
PAC(聚合氯化铝)通常以10%~20%的浓度配制,实际投加浓度为200~300ppm。该药剂使用简便,对水质适应性强。
使用清洁水溶解,控制温度5~60℃。
建议溶液浓度为0.1%~0.3%,现用现配。
溶解时需慢慢加入并充分搅拌,避免结块。
防止铁离子污染设备与药液,优选塑料或不锈钢材质。
根据不同的处理对象,PAM投加量一般如下:
污水处理: 3–10 ppm(每吨水加入3–10克PAM)
污泥脱水: 用量相对较高,需实验确定
示例: 若进水流量为100t/h,最佳浓度为10ppm,配制浓度为2‰,则加药泵设定应为8.3 LPM。
加药点的合理设置可以显著提升混凝效率:
预处理阶段:强化污染物初步去除。
生化阶段:改善污泥沉降性能。
深度处理阶段:提高出水达标率。
一次加药法:操作简单,常规使用。
分段加药法:提升效率,节省药剂。
混合加药法:复杂但效果更优,适用于高难废水。